部落格

不定期分享最新資訊文章

  • article-解鎖 n8n 網路爬蟲超能力:4 大神級平台與四周實戰攻略

    2025/9/19

    自動化工具 無程式碼AI
    解鎖 n8n 網路爬蟲超能力:4 大神級平台與四周實戰攻略
    你的 n8n 是不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?它很強大,像個任勞任怨的數位管家,你叫它做事,它從不抱怨。但你有沒有發現,它有點「內向」?它只能處理你「餵」給它的資訊,卻沒辦法主動「看見」外面那個精彩又混亂的網路世界。 這篇文章,就是要為你這位數位管家,裝上一雙洞察萬物的「眼睛」。我們要談的,就是如何讓 n8n 學會【網路爬蟲】這門手藝。 準備好了嗎?我們將一起解鎖 4 個神級爬蟲平台,並附上一份保證有效的四周實戰地圖,讓你從一個只會按按鈕的使用者,蛻變成一位懂得擷取數據的自動化高手。🚀 認識你的爬蟲武器庫:四大平台深度解析市面上的工具多如牛毛,看得眼花撩亂?別怕。我幫你精挑細選了四款性格迥異、各懷絕技的平台。它們不是競爭對手,而是你在不同戰場上的最佳拍檔。 1. Firecrawl – 網頁內容的「超級整理師」你是否曾受夠了從網頁複製貼上時,格式總是一團亂?Firecrawl 就是來解救你的。把它想像成一位有潔癖的圖書館管理員。你給它一個網址,它會無視所有廣告、側邊欄、彈出視窗,精準地把最重要的「正文」抽出來,然後轉成乾淨到不行的 Markdown 或 JSON 格式。 最適合的戰場: 當你想抓取部落格文章、技術文件、新聞報導這類以「文字」為核心的內容時,找它準沒錯。 如何操作: 在 n8n 的節點庫裡搜尋 “Firecrawl” → 安裝社群節點 → 拖出來後,選擇 “Extract Content” 這個動作,把網址貼進去,搞定。 免費額度: 每個月 500 頁,對個人學習和小型專案來說,綽綽有餘了。 2. Apify – 萬能的「資料瑞士刀」如果說 Firecrawl 是專才,那 Apify 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通才。它不是一個工具,它是一個巨大的「工具市集」,裡面有超過 7,000 個由全球開發者寫好的現成爬蟲程式(他們稱為 “Actors”)。想抓 Facebook 粉絲團貼文?有。想抓 YouTube 影片留言?有。想抓 Google Maps 商家評論?它連這個都有! 最適合的戰場: 任何與社群平台、影音網站、電商、搜尋引擎相關的數據,Apify 幾乎都能找到解決方案。 如何操作: 先到 Apify 網站的 Marketplace 找到你要的 Actor → 簡單設定一下參數 → 測試跑一次 → 然後把設定檔 JSON 複製起來,貼到 n8n 的 Apify 節點裡。 免費額度: 每個月提供 $5 美金的用量。很多 Actor 跑一次的費用極低,所以這 $5 夠你玩很久了。 3. RapidAPI – API 的「中央車站」有時候,Apify 的市集也找不到你想要的特定工具。這時候,我們就要去更上游的地方找水。RapidAPI 本身不做爬蟲,但它像一個龐大的百貨公司,匯集了全世界超過 78,000 個 API(應用程式介面)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資料的「官方快速通道」,許多服務都會提供 API,讓你能用更穩定、更合法的方式取得資料。 最適合的戰場: 當你需要的是非常即時、格式標準化的資料(例如:最新匯率、Spotify 歌曲資訊、即時新聞頭條),或者 Apify 找不到解決方案時,來這裡挖寶就對了。 如何操作: 在 RapidAPI 網站上找到你要的 API → 在它的測試介面上玩玩看 → 確定沒問題後,網站會幫你產生一段 “cURL” 程式碼 → 把它複製下來,貼到 n8n 的 HTTP Request 節點裡,它會自動幫你轉換成對應的設定。 收費方式: 每個 API 各自為政,但絕大多數都提供佛心的免費方案。 4. BrowserAct – 破解登入關卡的「隱形人」前面三位高手,大多只能在「公開」的網頁上大顯神通。但如果你的目標在公司內部系統、需要登入才能看的論壇,或是那種點了按鈕才會跳出內容的動態網頁呢?這時候,就需要我們的偽裝大師:BrowserAct。它不是直接抓程式碼,而是「模擬」一個真人在操作瀏覽器,你可以透過視覺化的節點,教它如何輸入文字、點擊按鈕、等待、滾動頁面。 最適合的戰場: 需要登入、Cookie 驗證、或複雜互動才能取得資料的「封閉環境」。 如何操作: 直接在 BrowserAct 的網站上,用拖拉節點的方式設計你的爬蟲流程 → 設計完畢後,你可以讓它獨立運作,或者透過 API/Webhook 的方式與 n8n 串接,觸發執行。 免費額度: 每天登入就送 500 點,每次操作會扣點數。對於小規模的內部提醒來說,相當夠用。 一張圖秒懂,你該選哪一把武器?還不確定?沒關係,這張表幫你做了個弊。 工具 / 平台 功能特色(一句話點評) 收費方式 適合情境 Firecrawl 潔癖整理師,專門把網頁文章變乾淨 每月免費 500 頁 讀書筆記、技術文件、文章重點整理 Apify 資料界的瑞士刀,社群影音電商一把抓 每月 $5 額度 社群輿情監控、影音資料收集、市場價格追蹤 RapidAPI API 的百貨公司,尋找官方資料的捷徑 各 API 不同,多有免費額度 需要即時、標準化資料的自動化流程 BrowserAct 隱形人,能潛入需要登入的網站系統 每日送點數,依操作計費 公司內部系統公告、需要會員身份的資料抓取 Scrapy (Python) 重型坦克,為大規模、高訂製化爬蟲而生 完全免費 (但主機要錢) 需要長期、大量、深度爬取資料的專業專案 Playwright 最佳演員,完美模擬真人瀏覽器互動 完全免費 對付超高難度的動態網站、反爬蟲機制強的網站 提醒: Scrapy 和 Playwright 是更底層的 Python 爬蟲框架,可以讓你做到 100% 的客製化,但需要寫程式碼。在我們的學習路線圖中,它們會是你的「畢業挑戰」。 n8n 網路爬蟲起手三式理論說完了,該來點實際的。這裡提供三個由簡到難的 n8n 爬蟲範例,讓你感受一下它們的威力。 第一式:陽春麵作法 (Http Request + AI)這是最基礎的玩法,完全不用外部工具。流程: 用 Http Request 節點抓整個網頁的 HTML 原始碼 → 把亂七八糟的碼丟給 AI 節點 → 請 AI 大力出奇蹟,幫你「閱讀」並提取出正文。致命缺點: 稍微複雜一點的「動態網站」(內容由 JavaScript 生成),這招會直接失效,因為它抓不到最終顯示給你看的內容。 第二式:書生劍法 (Firecrawl 節點)這是處理文章類內容的優雅解法。流程: 用 Firecrawl 節點的 “Extract Content” → 它會直接回傳乾淨的 Markdown 格式內文 → 把這些乾淨的文字交給 AI 節點 做摘要、抓關鍵字,或是存入 Notion。優勢: 簡單、穩定、效果極好,是建立自動化知識庫的神器。 第三式:百寶袋戰法 (Apify 節點)這是應對社群媒體的標準答案。流程: 在 Apify 網站上設定好你要的爬蟲(例如:YouTube 頻道影片資料爬蟲)→ 把它的設定 JSON 複製到 n8n 的 Apify 節點 → 執行後,它就會回傳結構化的資料(影片標題、觀看數、發布日期等),方便你存入 Google Sheet 做分析。優勢: 不用自己煩惱如何解析複雜的社群網站,讓專業的來。 網路爬蟲的法律紅線:這樣做合法嗎?這是每個新手都一定會問,也必須問的問題。 Q1:我這樣爬取資料,會觸法嗎?放輕鬆,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。但你必須建立一個「紅線」觀念。 ✅ 綠燈區 (請安心服用): 公開資訊: 任何人不用登入就能看到的網頁內容。 官方 API: 這是對方「邀請」你來拿資料,最安全。 自家資料: 爬自己公司的內部系統當然沒問題。 ❌ 紅線區 (千萬別碰): 會員限定內容: 需要付費或特定身份才能看的文章、影片。 受版權保護的內容: 未經授權,把別人辛苦寫的電子書、付費課程內容整個搬下來。 造成對方伺服器癱瘓: 在極短時間內發動海量請求,這跟駭客的 DDoS 攻擊沒兩樣。 Q2:如何成為一位「有禮貌」的爬蟲使用者?這很重要,決定了你的爬蟲之路能走多遠。 閱讀公開說明書: 檢查網站的 robots.txt 檔案 (例如 google.com/robots.txt) 和服務條款 (ToS),看看對方是否歡迎爬蟲。 官方管道優先: 能用 API,就絕不用爬蟲。 表明身份與降低頻率: 在你的請求中設定 User-Agent,假裝自己是個正常的瀏覽器。並且拉長每次請求的間隔時間,例如每 3-5 秒才抓一次。 非商業用途: 如果只是個人學習或研究,風險極低。但若要商業化使用,務必仔細檢查資料授權。 Q3:為什麼我的爬蟲跑一跑就被擋了?通常是你看起來「太不像真人」了。 原因一:頻率太高。 (解法:n8n 加個 Wait 節點,每次都等幾秒) 原因二:沒有瀏覽器特徵 (Header)。 (解法:在 Http Request 節點裡手動加上) 原因三:IP 來源太單一。 (解法:進階技巧,使用「代理伺服器 (Proxy)」) 終極解法: 使用 Playwright 或 BrowserAct 這類工具,它們是最好的演員,能完美模擬真人操作。 你的「n8n 爬蟲煉金術」四周實戰地圖光說不練假把戲。跟著這份為期四周的計畫,一步步從麻瓜變魔法師。 第 1 週:打好基礎,成為文章整理大師 核心工具: n8n + Firecrawl 本週作業: 建立一個工作流:每天自動爬取一篇你指定的技術部落格文章。 將爬下來的 Markdown 內容,交給 AI 節點,自動生成 300 字的摘要和 5 個關鍵字。 最後,將原文連結、摘要、關鍵字,一起存入你的 Notion 資料庫。 達成目標: 打造一個全自動化的個人知識庫。 第 2 週:深入社群,變身數據分析師 核心工具: n8n + Apify 本週作業: 挑一個你喜歡的 YouTube 頻道,用 Apify 爬取該頻道最新的 20 支影片資料(標題、觀看數、喜歡數、發布時間)。 將這些結構化資料,自動寫入 Google Sheet。 挑戰題: 試著抓取一個公開 Facebook 粉絲專頁的最新貼文,分析哪種類型的貼文互動最高。 達成目標: 建立一個社群數據的自動化追蹤儀表板。 第 3 週:解鎖 API 與登入高牆 核心工具: n8n + RapidAPI + BrowserAct 本週作業: RapidAPI 任務: 找一個免費的新聞 API,設定一個工作流,每小時去抓取最新的科技新聞頭條,並發送到你的 Slack 或 Discord。 BrowserAct 任務: 設計一個流程,模擬登入自己公司的內部公告系統,檢查是否有「重要」或「緊急」等關鍵字,若有,則立刻發送通知到手機。 達成目標: 掌握串接外部服務與處理內部系統的能力。 第 4 週:挑戰大魔王,踏入程式領域 核心工具: Python (BeautifulSoup / Playwright) 本週作業: BeautifulSoup 挑戰: 試著用 Python 寫一小段程式,解析一個靜態新聞網站,並只印出所有新聞的標題。 Playwright 挑戰: 挑戰爬取一個動態加載的電商網站(例如 PChome),成功抓取第一頁所有商品的「名稱」與「價格」。 終極目標: 將你寫好的 Python 腳本,透過 n8n 的 Execute Command 節點來定時觸發,實現完全體的自動化爬蟲專案。 達成目標: 跨越無程式碼的界線,理解爬蟲的底層原理,未來沒有網站能難倒你。 結論:你將成為數據的主宰者當你完成這四周的修煉,你會驚訝地發現: 你的 Notion 不再是個需要手動剪貼的倉庫,而是一個能自我成長的【智慧知識庫】。你的 Google Sheet 不再是冰冷的表格,而是一個即時跳動的【社群數據心電圖】。你不再被動地接收資訊,而是能主動出擊,打造專屬於你的【新聞收集器】與【內部預警系統】。 更重要的是,你為自己打下了最堅實的【數據基礎】。在這個 AI 時代,懂得如何穩定、自動地獲取高品質的資料,將是你最無可取代的核心競爭力。 現在,動手打開你的 n8n 吧。這個充滿數據寶藏的世界,正等著你去探索。🚀

  • article-2025 最新免費 AI API 指南:Gemini, Ollama, OpenRouter 尋寶圖

    2025/9/18

    Vibe Coding 無程式碼AI
    2025 最新免費 AI API 指南:Gemini, Ollama, OpenRouter 尋寶圖
    你是不是也想打造自己的 AI 小助理,卻被那些複雜的 API 定價搞得一個頭兩個大?別擔心,你不是一個人。很多人一聽到「API」、「Token」、「Rate Limit」這些詞就想關掉視窗。 但如果我告訴你,踏入 AI 世界的門票,很多時候是… 免費的呢? 🚀 今天,這篇文章不跟你談那些遙遠的商業理論。我們就來當個聰明的「尋寶獵人」,我會把這張 2025 年最新的【免費 AI / GPT API 藏寶圖】攤開來,帶你一步步解析,找到最適合你的那條路。 首先,搞懂遊戲規則:免費的午餐有幾種吃法?在我們深入探索之前,你得先知道,市面上的免費 API 大致可以分成三大家族,就像自助餐、美食街和自家廚房的差別。 第一種:🟢 官方豪門自助餐 (Official APIs)這就像直接到 Google、Microsoft 這些豪門品牌的餐廳裡,他們會給你一張「試吃券」。菜色頂級、品質穩定,但試吃券總有用完的時候。非常適合想體驗原廠風味、專案剛起步、或是需要最高品質模型的你。 第二種:🟠 萬能美食街 (Third-party Aggregators)想像一個超大的美食廣場,裡面有幾十個攤位,從開源的 LLaMA 到小眾的特化模型應有盡有。你只需要一張「美食卡」(例如 OpenRouter),就能到處點餐。這裡的優點是選擇超級多,可以到處比較,找到性價比最高的模型組合。 第三種:🔵 自家小廚房 (Open Source & Self-hosted)這條路,等於是把食譜跟廚具全給你,讓你回家自己煮!完全免費,愛怎麼煮就怎麼煮,沒有人會限制你。唯一的成本,就是你的「電腦硬體」和「學習時間」。但一旦學會,你就擁有了一位 7x24 小時待命、完全屬於你的 AI 廚師。 好,規則懂了?那我們的尋寶之旅正式開始! 🟢 第一站:官方豪門自助餐 — 品質與穩定的代名詞Google Gemini API:新手村的最佳夥伴 🌟如果你是學生、剛入門的開發者,或者只是想做個有趣的小玩具,答應我,從這裡開始。 為什麼它這麼棒?Google 提供的免費額度,說實話,慷慨到有點誇張。 每日 1,500 次請求每分鐘 100 萬 Token 這數字可能有點抽象,我換個方式說:這大概等於你每天可以跟 AI 寫完半本小說,而且完全免費。它還支援多模態,也就是說,你可以丟圖片、影片給它看,跟它聊。 一句話總結: 官方出品、穩定、大方,是你踏入 AI 開發世界最平坦的第一步路。 其他官方選擇:各具特色的高手們Anthropic Claude API:文組生的最愛Claude 以高品質的對話和寫作能力聞名,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寫作助理或創意夥伴,它提供的約 $10 美金免費體驗金,絕對值得一試。 Microsoft Azure / Copilot Studio:企業級的敲門磚如果你身在企業,想說服老闆導入 AI,Azure 提供的 $200 美金試用金,就是你最好的「概念驗證 (PoC)」工具。管道官方,安全嚴謹,老闆最放心。 xAI Grok & Perplexity API:知識探索的利器這兩者更偏向於「即時資訊」與「知識搜尋」。Grok 搭配 OpenRouter 有更多免費額度;Perplexity 則能幫你打造需要即時網路資訊的學術或搜尋應用。 🟠 第二站:萬能美食街 — 模型多到你玩不完OpenRouter:夢幻級的模型遊樂場 🚀如果說官方 API 是一間間的專賣店,那 OpenRouter 就是把所有專賣店搬進來的超級百貨公司。 它解決了什麼痛點?你不用再為了試用 LLaMA 3.3、Mistral 或 DeepSeek 等不同模型,去註冊一堆帳號、看一堆文件。 ⇨ 只需要註冊一個 OpenRouter 帳號。⇨ 你就能用大家最熟悉的 OpenAI API 格式,去呼叫數十種不同的模型! 它每天還提供免費的請求額度,對於喜歡到處嘗鮮、比較不同模型表現的開發者來說,簡直是天堂。 一句話總結: 想玩遍天下模型?來這裡,一站搞定。 HuggingFace & Together.ai & Fireworks.ai… 等等這些平台都屬於同一個概念:提供多樣化的開源模型 API 服務。它們大多有免費層或試用額度,讓你可以在小專案或原型開發階段,盡情測試各種模型的能耐。 ⇨ HuggingFace: AI 界的 GitHub,學習資源最豐富。⇨ Fireworks.ai: 以「速度」聞名,如果你追求極致的推理效率,可以來這看看。⇨ Replicate: 不只文字,連圖像、語音生成模型都有,是多媒體創作者的好朋友。 🔵 第三站:自家小廚房 — 終極的自由與掌控Ollama:在你的電腦上「養」一隻 AI 寵物 🔑這是我個人最推薦給每個人的「終極方案」。你是否想過,如果有一天所有 API 都開始收費,或者網路斷了,怎麼辦?Ollama 就是你的答案。 它做了什麼偉大的事?它把「在本機端運行大型語言模型」這件原本極度複雜的事情,簡化到只剩一行指令。 1ollama run llama3 就這樣,真的不騙你。你就在自己的電腦上,成功運行了 Meta 的 LLaMA 3 模型,並且擁有了一個本地的 API 端點。完全免費、不受網路限制、隱私絕對安全,因為所有資料都在你的硬碟裡。 一句話總結: 這是通往 AI 自由的必經之路,花點時間學,你會感謝我的。 給進階玩家:vLLM / TGI當你的「自家廚房」玩出心得,想開一間真正的「餐廳」(也就是部署到生產環境),vLLM 這類高效能推理框架,就是你擴大經營的必備神器。但那是後話了,先從 Ollama 開始吧! 如何選擇?一份給你的【決策羅盤】與【新手工具包】藏寶圖看完了,現在我直接給你一個決策羅盤和新手工具包,讓你不用再猶豫,三分鐘內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,並且立刻動手! 🧭 方式一:【對號入座】快速選擇表先問問自己:「我是誰?我想幹嘛?」然後在下面的表格裡找到跟你最像的那一欄。 你的角色 / 需求 🎯 首選路線 💡 為什麼? (一句話解釋) 🛠️ 你的「起手式」 學生 / 好奇寶寶想做課程報告、玩玩看 AI、寫點簡單程式。 Google Gemini API 慷慨到不行,穩定又免費,功能還超齊全,跟官方學最正統。 ⇨ 馬上前往 Google AI Studio 網站,用你的 Google 帳號登入,點幾下就能拿到你的第一把 API 金鑰。 開發者 / 愛玩客想比較不同模型的優缺點,對最新的開源模型充滿興趣。 OpenRouter 像 AI 模型的美食街,辦一張卡就能吃遍所有攤位,不用重複註冊。 ⇨ 去 OpenRouter.ai 註冊帳號,你會得到一組 API Key,然後把 API 的網址改成 OpenRouter 的,就搞定了! 創業者 / SOHO / 獨立開發者注重隱私、想長期免費使用、不希望被平台綁住。 Ollama 在自己電腦上蓋廚房,食材(模型)全部免費,你的資料哪都不去。 ⇨ 去 Ollama.com 下載對應你電腦系統(Mac/Win/Linux)的程式,安裝好後,打開終端機輸入:ollama run llama3。 企業團隊 / 嚴肅應用需要向上報告、做產品原型 (PoC),重視安全與合規性。 Microsoft Azure 這是最正規的官方管道,有完整的技術支援和企業級的安全性,拿著 $200 試用金去提案,最有說服力。 ⇨ 申請一個 Azure 免費帳戶,在服務中找到 Azure OpenAI Service,按照指引建立你的第一個資源。 💡 方式二:【情境劇本】你想做什麼?直接用你想打造的「專案」來思考,看看哪個劇本最符合你的需求。 劇本 A:我想做一個「讀書報告小助理」 情境: 我需要丟給它 PDF 或文章連結,請它幫我抓重點、做摘要、甚至模擬問答。 分析: 這個需求需要穩定、理解能力強、最好還能處理檔案的模型。 最佳選擇: Google Gemini API ⇨ 怎麼做? 它的免費額度非常夠用,而且最新的 Gemini 1.5 Flash 模型有超長的上下文視窗 (Context Window),一次丟入整本書的內容跟它討論都沒問題。 劇本 B:我想做一個「百變風格寫作器」 情境: 我一下需要它用「鄉民的口吻」寫文案,一下又需要它變成「學術教授」寫論文。我想自由切換風格。 分析: 這個需求的核心是「多樣性」。你需要一個能快速呼叫不同模型的平台。 最佳選擇: OpenRouter ⇨ 怎麼做? 在你的程式裡寫個下拉選單,選項是 'llama3.1-70b', 'claude-3.5-sonnet', 'mistral-large' 等等。透過 OpenRouter,你的程式就能化身為孫悟空,隨時變換不同的模型分身。 劇本 C:我想做一個「絕對私密的日記 App」 情境: 我想每天跟 AI 聊天,記錄我的心情和想法,但這些內容超級私密,我不想上傳到任何雲端。 分析: 關鍵字是「私密」和「離線」。資料絕對不能離開你的電腦。 最佳選擇: Ollama ⇨ 怎麼做? 在你的電腦上用 Ollama 跑一個模型 (例如 Mistral 或 Phi-3),然後讓你開發的日記 App 直接呼叫你電腦上的 http://localhost:11434 這個 API 位址。這樣一來,你的 AI 就是一個完全在單機運作的夥伴。 🚀 方式三:【終極二選一】流程圖如果前面兩種方式你還是很猶豫,那就跟著這個超簡單的流程圖走,保證能找到方向。 123456graph TD A[開始] --> B{你願意在自己電腦上<br>安裝軟體嗎?}; B -- Yes! 我想完全掌控 --> C[**Ollama**<br>享受終極的免費與隱私]; B -- No, 我想用雲端服務就好 --> D{你需要的是<br>一個超穩定的主力模型<br>還是想玩很多種模型?}; D -- 我想先找個最穩的用 --> E[**Google Gemini API**<br>官方品質,新手首選]; D -- 我全都要!我想嘗鮮 --> F[**OpenRouter**<br>一個入口,玩遍天下]; 總結一下: 想省事又穩定,用 Google Gemini。 想玩得花俏又多元,用 OpenRouter。 想完全免費又私密,用 Ollama。 現在,你手上已經有了最清晰的路線圖。別再只是觀望了,選定你的第一站,動手去挖掘屬於你的 AI 寶藏吧! 常見問答 (FAQ)Q1:這些 API 真的「完全免費」嗎?會不會有什麼陷阱或隱藏費用?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!答案是:在「免費額度內」是完全免費的,但超出額度就會收費。 把它想像成手機的「免費通話分鐘數」。 官方豪門 (Google Gemini, Azure): 他們提供的免費額度通常是「試用金」或「每月/每日的固定請求量」。在這個額度內,你可以盡情使用所有功能。一旦用完,API 請求就會開始失敗,或者你需要綁定信用卡來支付超出的用量。 萬能美食街 (OpenRouter): 同樣提供每日的免費額度,讓你體驗各種模型。用完後就需要付費。 自家小廚房 (Ollama): 這是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「無限免費」。因為模型和運算都在你自己的電腦上,唯一的成本是你的電費和硬體。 結論: 對於學習、個人專案或小型應用,免費額度綽綽有餘。但若要大規模商用,就需要考慮付費方案了。 Q2:什麼是 “Token”?「每分鐘 100 萬 Token」到底是多少?簡單來說,你可以把 Token 理解為 AI 用來「閱讀」和「思考」的最小單位。 對於英文,1 個 Token 約等於 4 個字母,所以 hello 是 1 個 token,fantastic 大概是 2-3 個 token。 對於中文,計算比較複雜,1 個漢字通常會被算成 1 到 2 個 Token。 所以,「每分鐘 100 萬 Token」是什麼概念?假設平均 1 個漢字算 1.5 個 Token,這大概等於你每分鐘可以讓 AI 處理和生成超過 66 萬個漢字的內容。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量,相當於一分鐘內寫完好幾篇長篇論文。 重點: 你傳送給 AI 的問題(Prompt)和 AI 回答你的內容(Response),兩者都會消耗 Token。 Q3:在自己電腦跑 Ollama,需要什麼樣的硬體?我的舊筆電跑得動嗎?這取決於你想跑多大的模型。就像玩遊戲一樣,畫質越高的遊戲,對顯卡要求越高。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參考標準(主要看記憶體 RAM 和顯卡記憶體 VRAM): 輕量級模型 (如 Phi-3 Mini, Gemma 2B): 需求: 8GB RAM / 4GB VRAM 效果: 大部分的筆電都可以順暢運行,適合做一些簡單的問答、文字整理。 中量級模型 (如 Llama 3 8B, Mistral 7B): 需求: 16GB RAM / 8GB VRAM 效果: 這是目前的主流選擇,性能和品質平衡得最好。近年來配有獨立顯卡的電競筆電或桌機都能跑得不錯。 重量級模型 (如 Llama 3 70B): 需求: 64GB+ RAM / 24GB+ VRAM 效果: 這需要非常高階的硬體(例如 NVIDIA RTX 3090/4090),除非你有專業需求,否則不建議新手直接挑戰。 結論: 如果你的筆電有 16GB RAM,就可以先從 7B/8B 的中量級模型開始玩起,體驗已經非常驚艷了! Q4:我的 API Key (金鑰) 會不會被盜用?該如何保護它?API Key 就像你家的鑰匙,絕對不能外洩! 一旦被盜用,別人就可能用你的額度(甚至是你的信用卡)來瘋狂呼叫 API。 保護 API Key 的黃金法則: 絕不寫死在程式碼裡: 千萬不要把金鑰直接以字串形式寫在你的 main.js 或 app.py 檔案中,尤其如果要上傳到 GitHub,這等於是把鑰匙掛在門口。 使用環境變數 (Environment Variables): 這是最標準也最安全的方法。將 API Key 儲存在一個 .env 檔案中,並在程式啟動時讀取。記得把 .env 檔案加入到 .gitignore 中,避免上傳到公開的程式碼倉庫。 設定預算和警報: 在 Google Cloud Platform 或 Azure 的後台,為你的帳戶設定一個「預算警報」。例如,當費用超過 $1 美金時就發送郵件通知你。這樣即使金鑰不慎外洩,也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將損失降到最低。 Q5:這些免費的 API 可以用在我的商業專案上嗎?答案是「通常可以,但你必須詳讀各平台的授權條款 (Terms of Service)」。 Google Gemini / Azure / Anthropic Claude: 他們提供的免費「試用」額度,通常允許你進行商業原型的開發 (PoC)。當你正式上線、有商業營收時,他們會期望你轉為付費客戶。 OpenRouter: 它本身是一個代理平台,你透過它使用的模型的商業授權,取決於模型本身的授權條款(例如 Llama 3 就允許商用)。 Ollama (開源模型): 同樣地,這取決於你下載的那個模型的授權。像 Meta 的 Llama 3、Mistral AI 的 Mistral 系列,其授權條款都已經允許商業使用。但有些學術研究性質的模型可能會有非商用限制。 最佳實踐: 在決定將某個模型用於商業產品前,花五分鐘找到它的官方授權文件(通常叫做 LICENSE),確認其允許商用。 希望這份 FAQ 能掃除你啟程前的最後一絲疑慮。現在,你已經裝備齊全,可以充滿信心地踏上這段精彩的 AI 尋寶之旅了!

  • article-Make.com 教學:零成本打造 AI YouTube 影片摘要自動化系統

    2025/9/3

    無程式碼AI Make.com
    Make.com 教學:零成本打造 AI YouTube 影片摘要自動化系統
    你的 YouTube 待看清單,是否已成資訊焦慮山脈?每天,演算法都像個熱情的情報員,不斷往你懷裡塞滿「錯過會後悔」的影片連結。結果,你的 Watch Later 清單越積越厚,從一個小小的願望清單,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資訊焦慮山脈。 最讓人沮喪的是,你咬牙花 20 分鐘看完一支影片,卻發現真正的黃金內容只有 30 秒。那種被浪費的時間,簡直是對專注力的公然搶劫。 但是,如果,你能擁有一位 24 小時待命的「AI 內容預覽師」呢? 在你親自觀看前,這位助理會先幫你把影片完整「讀」一遍,然後交給你一份超精簡的「決策報告」,告訴你:「這支影片重點是 A、B、C,適合你,建議直接跳到 5:32 開始看。」 這不是未來,這是現在就能用 Make.com 輕鬆打造的自動化系統。今天,我就帶你一步步,從零開始,蓋出這座屬於你自己的「AI 內容摘要工廠」。🚀 遊戲規則改變者:別讓 AI「看」影像,請它「讀」劇本在我們動手之前,必須先建立一個核心的致勝觀念。直接把影片連結丟給 AI 模型,就像請一位世界級名廚去屠宰場處理一整頭牛,只為了要一份菲力牛排。過程昂貴、緩慢,而且成品充滿了不確定性。 AI 影像分析的陷阱:高成本與低效益AI 在處理影像時,會消耗極其驚人的 Token (你可以想像成 AI 的腦力點數)。產出的結果,也往往是「畫面中出現了一個人在說話」這類流水帳,而不是你需要的深度洞察。 真正的駭客思維是:先抓字幕,再餵給 AI 分析。 這一步,直接將成本砍到見骨,效能卻能提升數倍。把一部影片變成純文字的「劇本」,AI 處理起來不僅快、狠、準,更能進行結構化的邏輯分析。這,就是我們能實現「近乎免費」的秘密武器。🌟 你的夢幻團隊:認識 Make.com 自動化鐵三角要搭建這座工廠,你不需要寫一行程式碼。只需要像玩樂高一樣,把三個強大的雲端服務串接起來。 流程總指揮:Make.com 這就是我們的主角,一個極度視覺化的自動化平台。你可以在上面用拖拉「泡泡」(他們稱為 模組 Module)的方式,來設計整個工作流程(他們稱為 場景 Scenario)。它就是我們工廠的總設計師兼廠長。 前線情報員:Apify 把它想像成一個巨大的「雲端機器人租賃中心」。需要從網路上抓取任何公開資料(比如 YouTube 字幕),直接租用一個現成的專業機器人就行。操作簡單,而且極其便宜。 首席分析師:Gemini Google 的 AI 大腦,我們最聰明的員工。你把從 Apify 拿回來的「劇本」(字幕),交給 Gemini,它就能根據你的指令,產出精闢的摘要、重點,和觀看建議。 好了,團隊介紹完畢。現在,讓我們開始動工吧! 工廠藍圖:如何一步步搭建你的 Make.com 摘要場景?請登入你的 Make.com 帳號,開啟一個新的 Scenario,我們來串接泡泡! 第一站:觸發器 (一切的開端) 模組: Notion (或 Google Sheets) 功能: Watch Database Items 設定: 連接你的帳號,選定你的影片清單資料庫。這一站就像在門口裝了個感應器,只要有新影片連結被你加進來,整條生產線就立刻啟動。 第二站:下達指令 (啟動 Apify) 模組: Apify 功能: Run Actor 設定: 連接你的 Apify 帳號,填入 YouTube Scraper 的 Actor ID。然後,將影片 URL 的欄位,映射(也就是連線)到從 Notion 傳過來的連結資料。這一步是告訴 Apify:「收到新任務!用這個爬蟲,去處理這個網址。」 第三站:給它一點時間 (耐心等待) 模組: Tools 功能: Sleep 設定: 讓流程暫停 30 到 60 秒。因為 Apify 去抓資料需要一點時間,這個步驟就像在微波食物時的等待,是確保成品完美的必要過程。 第四站:確認任務狀態 (取得報告) 模組: Apify 功能: Get Actor Run 設定: 把上一步 Run Actor 模組回傳的 Run ID 映射過來。這一步是去 Apify 的辦公室敲門問:「嘿,我剛才交辦的那個任務,處理得怎麼樣了?」 第五站:品質檢驗 (設定篩選器)在 Get Actor Run 和下個模組的連線上,點擊一下,選擇 Set up a filter。 設定: 建立一個規則,條件是 Get Actor Run 回傳的 status 變數,必須等於 SUCCEEDED。這個篩選器就像工廠裡的品管員,只有確認「成功完成」的任務,才會蓋章放行,進入下一步。 第六站:收穫成果 (拿回字幕) 模組: Apify 功能: Get Dataset Items 設定: 把 Get Actor Run 模組回傳的 defaultDatasetId 映射過來。恭喜!到這裡,熱騰騰的影片字幕,已經成功送到你的生產線上了。 第七站:送交分析 (呼叫 Gemini) 模組: Google Gemini 功能: Generate Content 設定: 在 Text 輸入框裡,貼上我們後面會提供給你的那份「魔法指令稿」,然後在指令稿的下方,映射從 Get Dataset Items 拿到的字幕 text。 第八站:歸檔報告 (更新回 Notion) 模組: Notion (或 Google Sheets) 功能: Update a Database Item 設定: 將 Database Item ID 映射回第一步觸發時的 ID (這樣才知道要更新哪一筆資料)。然後,把 Notion 裡的「摘要」、「重點」、「是否推薦」等欄位,一一映射到 Gemini 產出的對應結果。 生產線視覺圖: 1[Notion] -\> [Apify: Run] -\> [Sleep] -\> [Apify: Get Run] -\> [篩選器] -\> [Apify: Get Data] -\> [Gemini] -\> [Notion: Update] 成本精算:每月開銷是多少?這就是最神奇的地方了。 Make.com: 免費方案每月有 1,000 次操作,對於個人使用綽綽有餘。 Apify: 免費帳號每月送 $5 美元額度,剛好可以處理約 1,000 支 YouTube 影片。 Gemini API: 目前的免費額度,對於這種小量的文字摘要任務來說,基本上也夠你用到飽。 結論:打造一個每月能幫你預覽 1,000 支影片的 AI 助理,每月成本約等於 $0。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(FAQ)Q1: 影片沒有字幕怎麼辦?備案有二:一是先用 ASR (語音轉文字) 服務處理;二是降級抓取影片的「描述+留言」做粗略分析,並標記為低可信度。 Q2: TikTok 或 FB 影片也能這樣玩嗎?完全可以!Apify 的機器人商店裡有對應的抓取工具,只是計價方式可能不同,可以按需選用。 Q3: 這樣會不會有法律風險?關鍵是「合理且尊重」。遵守平台規範、控制抓取頻率、僅供個人學習研究,就沒有太大問題。商業用途前請務必諮詢法務。 Q4: 如何讓摘要品質更上一層樓?答案永遠是:優化你的指令 (Prompt)! 終極武器:可一鍵複製的「黃金指令稿」這不僅是一段指令,更是一份專業的「任務委託書」。它能確保 AI 精準地按照你的需求產出結構化報告。 請完整複製以下內容,直接貼入 Make.com 的 Gemini 模組 Text 欄位中。指令稿的最後,我們留下了一個佔位符 [請在此貼上字幕文字],你只需將上一步 (Apify) 傳回來的字幕 text 內容,映射到這段指令稿的 下方 即可。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你是一位頂尖的 YouTube 內容分析師。你的核心任務是分析影片字幕,幫助使用者在 30 秒內判斷影片是否值得觀看。分析時,你必須保持絕對客觀,只基於我提供的字幕文字進行判斷。請嚴格遵循以下 JSON 格式進行輸出,不要有任何多餘的文字或解釋:{ "key_points": [ "重點一 (不超過 20 字)", "重點二 (不超過 20 字)", "重點三 (不超過 20 字)", "重點四 (不超過 20 字)", "重點五 (不超過 20 字)" ], "verdict": { "recommend": true, // 布林值: true 或 false "reason": "一句話說明推薦或不推薦的理由 (40 字內)" }, "target_audience": [ "適合的觀眾類型一", "適合的觀眾類型二", "適合的觀眾類型三" ], "actionable_steps": [ "看完後可執行的行動一", "看完後可執行的行動二", "看完後可執行的行動三" ], "timestamps": [ { "time": "mm:ss", "desc": "精華片段描述 (10 字內)" }, { "time": "mm:ss", "desc": "精華片段描述 (10 字內)" } ]}---[請在此貼上字幕文字] 結語:奪回你的時間主導權在這個注意力被無限分割的時代,最頂級的生產力,不是做得更多,而是「過濾得更多」。 這套基於 Make.com 的自動化系統,就是你最強大的數位內容過濾器。它能為你擋掉無謂的資訊噪音,讓你把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——「時間與專注力」,只留給那些真正能讓你心靈富足、技能增長的內容。 現在,動手去打造你的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吧!🤖

  • article-BMAD 方法論深度解析:告別 Vibe Coding,擁抱 AI 驅動的敏捷開發團隊

    2025/8/26

    Vibe Coding 無程式碼AI
    BMAD 方法論深度解析:告別 Vibe Coding,擁抱 AI 驅動的敏捷開發團隊
    本文內容與靈感主要來自以下來源: 原影片:The ULTIMATE AI Coding System - BMAD METHOD BMAD Github:bmad-code-org/BMAD-METHOD 你是不是也這樣寫程式的?打開 ChatGPT 或 Claude,然後… 就開始「唸咒語」? 「幫我寫一個登入功能。」「嗯… 感覺怪怪的,換個寫法。」「啊,需求好像想錯了,我們從頭來過…」 這過程,是不是很像在跟一個很聰明但有點健忘的實習生對話?我們把這種充滿直覺、即興、想到哪做到哪的開發方式,稱之為【Vibe Coding】。它是一種「人在迴路中」的對話式方法,非常適合概念發想和快速迭代。 但問題是,當你的專案開始變大、變複雜…那個「創意混沌」很快就會變成一場災難。你會發現 AI 開始忘記我們一開始說好的規則,前後邏輯兜不攏,專案文件?那是什麼,能吃嗎?最終,你手上只剩下一堆脆弱、不一致且文件不全的程式碼。 這,就是 BMAD 想要解決的終極痛點。 🚀 想像一下,如果我們能把這種「一個人的浪漫」,升級成「一支紀律嚴明的 AI 軍隊」,那會是什麼光景? BMAD 的核心精神就是:別再當一個人的 Vibe Coder,開始當一位指揮 AI 樂團的【Vibe CEO】吧! BMAD 到底是什麼?它不是另一個 Copilot 吧?問得好!這點一定要先釐清。 BMAD,全名是《Breakthrough Method for Agile AI-Driven Development》 (突破性敏捷 AI 驅動開發方法)。它不僅僅是一個編碼工具,而是一個全面、以流程為導向的框架。它的核心理念在於「AI 即團隊」,透過多個專業化的 AI 代理來模擬一個完整的敏捷開發團隊。 我們換個說法:BMAD 不是一個「工具」,而是一套「管理系統」或「作戰手冊」。 它不是給你一把更厲害的槍 (像 Copilot 那樣幫你補完程式碼),而是直接給你一整支海豹突擊隊,還附上詳細的作戰計畫。它將傳統軟體工程的紀律性,強加於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固有的隨機性之上。 這支 AI 突擊隊裡,每個角色各司其職,分工明確到令人髮指。它們不像單一 AI 那樣健忘,因為所有重要的資訊——也就是【上下文】——都被有條理地記錄在各種「文件」裡,然後在對的時間點,交給對的 AI 角色。 這就是 BMAD 的兩大秘密武器:【代理式規劃 (Agentic Planning)】 和 【上下文工程開發 (Context-Engineered Development)】。這種方法能消除 AI 編程中常見的上下文遺失與規劃不一致問題。 重點:BMAD 的目標,是用傳統軟體工程的【紀律】,去馴服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內在的【隨機性】。它犧牲了 Vibe Coding 的部分流動性,換來的是企業級專案的【可預測性】與【穩定性】。 來認識一下你的 AI 夢幻團隊成員!在 BMAD 的世界裡,你不再是孤軍奮戰的開發者。你是一位運籌帷幄的專案總監,而你的手下,是一群能力超群的 AI 專家。 來,我幫你一一介紹: 第一階段:規劃與策略的「文官團隊」 🏛️這群代理負責把你的模糊想法,變成一份清晰、可執行的藍圖。 ⇨ 分析師 (Analyst):他是你的市場研究員兼腦力激盪夥伴。你只需要給他一個初步構想,他就會透過不斷提問、做競爭對手分析,幫你產出一份專業的《專案簡報》(Project Brief.md)。 ⇨ 產品經理 (PM):他會接手《專案簡報》,然後把它變成一份鉅細靡遺的《產品需求文件》(PRD.md)。這份文件會將願景轉化為具體功能規格,並定義功能優先級。 ⇨ 架構師 (Architect):他是技術的總設計師。他會看著 PRD,然後規劃出整個系統的骨架,產出一份《架構文件》(Architecture.md)。 第二階段:開發與執行的「武將團隊」 ⚔️藍圖確立後,就輪到這群代理把設計圖變成真實的產品。 ⇨ 敏捷大師 (Scrum Master, SM):🔑 這是整個流程中最最關鍵的角色!他是規劃與開發之間的橋樑。他會把 PRD 和架構文件這些宏大的計畫,拆解成一個個「超詳細的開發故事檔案」 (.storyimpl.md)。 ⇨ 開發者 (Dev):他是一個純粹的執行者。他一次只會收到一個 SM 派發的故事檔案,然後心無旁騖地根據指示寫出程式碼,並完成單元測試。 ⇨ 品質保證 (QA):他是你的測試工程師。他會審查 Dev 寫好的程式碼、跑測試,並驗證故事是否符合驗收標準,形成一個完美的品質閉環。 看到了嗎?這不僅僅是分工,它本身就是一套【品質控制機制】。透過這種程序上的分離,BMAD 有效地防止了「AI 寫到一半就飄走」的慘劇發生。 好,聽起來很酷,但實際上是怎麼運作的?理論說完了,我們來走一遍實戰流程。 想像一下,你要開發一個命令列工具,就叫「polyv-live-cli」 好了,用來管理直播服務。這個完整的專案從構思到交付,都完全採用了 BMAD 方法論。 這就是你要做的: ⇨ 第一步:召喚分析師,聊聊想法你在你的 AI IDE 裡,輸入指令(比如 /analyst),喚醒分析師代理。你跟他說:「我想做一個管理 Polyv 直播的 CLI 工具。」他會開始問你:「為什麼要做這個?目標用戶是誰?」一來一回,一份專業的《專案簡報》 就誕生了。 ⇨ 第二步:讓 PM 把想法變成規格你拿著這份簡報,召喚產品經理代理 (/pm)。他會把簡報裡的內容,轉化成一份包含所有功能細節的《PRD》。 ⇨ 第三步:架構師畫出系統藍圖有了 PRD,架構師代理 (/architect) 就能開始工作。他會決定:「好,這個專案我們用 TypeScript 寫,主要模組要分成頻道管理、串流控制…」然後產出《架構文件》。 到這裡,所有的「紙上談兵」都完成了。你會在專案的 docs/ 資料夾裡,看到這些 AI 產出的、非常完整的規劃文件。 ⇨ 第四步:Scrum Master 開始派活現在,關鍵人物 SM 登場了。他會讀取 PRD 和架構文件,然後生成第一個需要開發的故事檔案,例如 epic1.story1.storyimpl.md。這個檔案裡會寫得清清楚楚:「開發者,請你實現『獲取頻道列表』的功能,API 端點是這個,回傳格式要長這樣…」。 ⇨ 第五步:開發者接單,埋頭寫扣開發者代理 (/dev) 看到這個故事檔案,二話不說,直接開幹。他會寫出對應的 TypeScript 程式碼,順便把單元測試也寫好。 ⇨ 第六步:QA 驗收,完成閉環最後,QA 代理 (/qa) 會檢查 Dev 的成果,跑一遍測試,確認一切都符合故事的要求。 ⇨ 第七步:重複、重複、再重複…你就這樣,不斷讓 SM 產出下一個故事,然後交給 Dev 和 QA 去實現,一個功能一個功能地把整個專案蓋起來。 在 polyv-live-cli 這個真實案例中,這個流程最終產出了一個高品質、高透明度的專案,測試覆蓋率超過 80%,而且所有功能都有完整的文件可以追溯。這就是紀律的力量! 常見問答與心法:它會不會很貴?很官僚?你問到點子上了。BMAD 從來就不是免費的午餐。它是一把雙面刃,你必須了解它的代價。 心法一:Token 成本不是缺陷,它是一項特性這是 BMAD 最直接的痛點。因為代理之間大量的溝通都是透過生成詳細文件來完成的,Token 消耗量非常驚人。一位使用者報告稱,在一個大型專案上,一週內消耗了約 2.3 億個 Token。這使得採用固定費率的訂閱模式成為必要。 這裡需要一個心態轉換:Token 成本不是缺陷,它是一項特性。 你花的不是錢,你買的是【風險管理】。想想看,一個傳統新創公司在產品上線前,燒掉幾萬到幾十萬美金的工程師薪資是家常便飯。相較之下,每月幾十到幾百美金的 AI 訂閱費,去換取開發時間的縮短和專案失敗風險的降低,這筆帳,其實很划算。 心法二:捨棄「工匠精神」,擁抱「CEO 思維」一些使用者覺得這個過程「臃腫」、「過度文件化」,對於簡單任務是「殺雞用牛刀」。但 BMAD 的哲學立場就是優先考慮流程,而不是非結構化的創造力。 這裡需要另一個心態轉換:你的角色從一個低層次的「提示-修正」循環,轉變為高層次的流程管理、戰略監督和品質控制。從親力親為的工匠,變成一位專案經理,負責監督一個由高度專業化但無感知能力的實習生組成的團隊。這意味著,你學到的將不只是寫程式,而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產品經理和系統架構師。 結論:我到底該不該用 BMAD?那麼,這套強大但「昂貴」的方法論,適合你嗎?這是一個戰略選擇,而不是技術選擇。 BMAD 的理想使用場景: 大型、複雜、定義明確的全新專案 (greenfield)。 需要詳盡文件和可審計流程的專案,例如在受監管行業中。 擁有強大現有敏捷/Scrum 文化並希望將 AI 整合到其工作流程中的組織。 在這些情況下,請三思: 寫個小腳本或簡單的工具。 需求不固定的早期、探索性專案。 對 LLM API 預算有嚴格限制的組織。 🔑 最終,採納 BMAD 是一項對【流程】的戰略性投資。 它不是提高生產力的萬靈丹,而是一個強大的風險管理工具。對於對的專案和對的團隊,它可以為你提供一條結構化、可擴展且可預測的路徑,讓你真正駕馭 AI 的力量,去建造那些過去不敢想像的複雜應用程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