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格

不定期分享最新資訊文章

  • article-五部職場短片深度反思與討論指南:從紅線會議到敏捷實務

    2025/7/2

    溝通協作
    五部職場短片深度反思與討論指南:從紅線會議到敏捷實務
    1. The Expert(畫紅線會議)🔗 觀看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KorP55Aqvg 深度反思 需求不明導致反覆溝通:口頭指示「畫七條紅線」,卻未定義顏色、方向等關鍵細節,凸顯需求規範不完整的風險。 領域專家 vs. 全局掌握:專家安德森雖專精「畫線」,卻無法兼顧整體目的與商業角度,反映專業與管理需互補。 溝通禮節 vs. 實質問題:雙方壓抑真正問題(如幾何原理、墨水顏色限制),造成效率低落。 延伸討論建議1231. 角色扮演演練:模擬「客戶–專家」對話,要求列出所有技術與業務條件。2. 需求規範範本設計:討論 PRD 文件的必要欄位,進行互審。3. 跨領域溝通策略:討論如何設置橋樑角色(如技術經理)以促進理解。 2. The Expert: Wrong Angle(錯誤的直角)🔗 觀看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okllJ_Sz_g 深度反思 資訊落差引起誤解:「直角要多大」的突如其來問題,反映缺乏背景說明。 時間壓力下溝通失焦:進度會議倒數10分鐘,變成敷衍式報告。 重複確認 vs. 關鍵決策:不斷確認角度卻忽略「為何要直角」。 延伸討論建議1231. 五個為什麼(5 Whys):追溯背後業務動機。2. 時間壓力溝通演練:快速找出真正的決策點。3. 決策矩陣實作:練習從「為什麼」與「如何」中理清決策依據。 3. The Expert: IT Support(自動語音客服)🔗 觀看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OzzRlc_qho 深度反思 自動化客服的 UX 缺陷:菜單選項過多,無法導引用戶有效操作。 程式化回覆無助解決問題:「48 小時內回覆」與「滿意度調查」無法紓解用戶挫敗。 語音機器人干擾效率:自動重播菜單反而浪費時間。 延伸討論建議1231. IVR 簡化設計:分組重新設計「5 步以內完成報修」的菜單。2. 同理心地圖繪製:從用戶與客服雙方角度描繪痛點與改進方向。3. 人機協作策略:討論何時交由機器處理、何時切真人客服。 4. The Expert: Progress Meeting(進度報告會議)🔗 觀看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8Kt7fRa2Wc 深度反思 指標濫用與誤導:如「114% 完成度」與「系統測試進度」混淆輸出與成果。 交付標準的模糊性:「先出貨再補完成」暴露品質與時程的矛盾。 術語堆砌 vs. 真實對話:使用大量專業術語卻無具體行動連結。 延伸討論建議1231. Output vs. Outcome:設計案例區分「做了什麼」與「產生什麼價值」。2. 燃盡圖實作:用工具繪製專案燃盡圖管理預期。3. MVP 品質標準討論:明確定義可交付產品的底線與條件。 5. 產品主導責任的敏捷之道簡介🔗 觀看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02ILHjX9EE 深度反思 說「不」的勇氣與清單治理:不盲從需求,而是主動拒絕低價值任務,避免資源分散。 價值 vs. 規模評估框架:任務排序不只看大小,也要看產值與風險。 反饋與同步節奏:待辦清單梳理會議成為調整方向的關鍵節點。 延伸討論建議1231. Backlog Grooming 模擬:練習梳理、拆解任務並定義驗收標準。2. 拒絕練習:演練在團隊中如何婉拒「非必要需求」。3. 風險與價值評估:利用雙曲線模型規劃產品優先順序。 💡 使用建議:以上案例與討論設計,皆可應用於課堂引導、敏捷團隊培訓與企業溝通內訓,幫助學員培養跨部門協作、需求澄清與敏捷思維等關鍵職場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