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見五大廣告投手類型全解析:你是哪一型?

- 從流量派到飛輪派,掌握五種廣告投手心法,幫你打出爆單佳績! -

🎯 誰是投手?廣告世界的角色分野

在數位廣告這場沒有終點的競技場中,每個品牌主或操盤手都像是一位投手。

有些人擅長丟直球式的流量轟炸,有些人則像控球王者,透過一層層的轉化漏斗精準進攻;有人在意素材的每一個創意,也有人致力於經營品牌的長期飛輪。

那麼問題來了:你是哪一型?你現在用的打法,還適合你的產品與時代嗎?

本文,我們不只幫你解析五大類型投手,更進一步教你如何用 AI 自我診斷類型,甚至協助你評估合作對象是否與你「屬性相符」。一起來看看,你是以下哪一型吧!

一、流量型投手:大開水龍頭,先吸一波再說!

關鍵指標:CPM(每千次曝光成本)

這類型的投手,信仰只有一個:人越多越好!

透過壓低 CPM、廣撒預算、快速引流,他們能用極低成本引爆瀏覽數與點擊量,適合「看見=價值」的商業模式。

適合場景:

  • 教育訓練類型的數位產品(如線上課程)
  • 低邊際成本、高毛利的爆品(如減肥、保健)

二、漏斗型投手:像養成遊戲般的逐層轉化

關鍵指標:CTR、觀看率、互動數

這一派的投手懂得耐心經營。他們透過「行銷漏斗」讓陌生人逐步成為粉絲,再成為顧客。

典型操作:

  1. 影片吸睛 → 2. 再行銷導購 → 3. 精準轉換 CTA
  2. 多層名單分群 → 精準文案對話策略

特別適合有品牌價值主張,且需要建立信任感的商業模式。

三、轉換型投手:精準瞄準,三天見成效

關鍵指標:CPC、轉換率、ROAS

如果你手上只有短時間的廣告預算,這種投手就是你的即戰力。他們仰賴演算法,快速投向最有可能轉換的族群。

注意陷阱:

這種打法如「火箭升空」,雖然爆發力強,但也容易在幾週內耗盡名單。建議與其他型態交錯搭配,延長成效壽命。

四、素材型投手:內容魔法師,用創意征服點擊

關鍵指標:CTR、素材轉換率

這類型的投手是創意工作者的進化版。他們日以繼夜測試圖片、影片、Hook,追求「爆款素材」的誕生。

核心能力:

  • 擅長 A/B 測試與素材分析
  • 熟悉多平台格式轉換
  • 靠素材本身創造轉換動能

素材型投手如果搭配漏斗與轉換策略,常能快速打出亮眼成績。

五、飛輪型投手:把廣告變成品牌體驗的起點

關鍵指標:回購率、NPS、轉介紹比率

這已經超越廣告操盤的範疇,更像是「品牌營運長」。

三層飛輪策略:

  1. 吸引內容:內容策略為核心,讓顧客主動靠近
  2. 互動經營:LINE、社群、Email automation 不只是再行銷,而是顧客關係
  3. 轉介紹閉環:讓顧客變成推廣者,實現無廣告成長力

適合訂閱制、服務型、會員制等重視長期價值的品牌。

🧠 【AI提示詞卡】自我診斷:我是什麼型的投手?

不確定自己屬於哪一型?那你絕對不能錯過這張 ChatGPT 提示詞卡👇

1
2
3
4
5
6
7
8
請扮演一位數位廣告策略教練,根據以下問題判斷我目前是哪一型廣告投手,並給我一個進階建議:
1. 你目前的廣告目標是什麼?(曝光、互動、轉換、養成、回購…)
2. 你每週花多少時間在素材製作?
3. 你是否有再行銷名單或行銷漏斗設計?
4. 你對數據的關注重點是哪些?
5. 你的產品客單價與銷售週期長短?

請根據以上資訊,判斷我是:流量型、漏斗型、轉換型、素材型、還是飛輪型,並提供我一份適合我階段的優化建議。

👉 建議將這段複製貼到 ChatGPT 試試,保證收穫滿滿洞見!

👥 想找廣告外包?用 AI 快速「偵測對方是什麼流派」

在與外包廣告投手合作之前,你也可以用以下 ChatGPT 提示詞來進行面談偵測:

1
請幫我設計一份簡短面談問卷,目的是了解一位廣告操作人員的投手風格(流量型、轉換型、漏斗型、素材型、飛輪型)。每題皆為開放式問答,題數不超過 5 題,並附上每一型可能會出現的答案範例。

這可以幫助你從提案前就篩掉不合拍的合作人選,不再靠「感覺」做決定。

📌 結語:當紅利不再,懂轉型才是關鍵

廣告紅利退潮,單一型態的打法愈來愈難撐全場。與其問「廣告怎麼都沒效了」,不如回頭問:

我的打法還適合這個時代嗎?

每一型投手都有其擅長的場域,最強的不是「單一型態滿級」,而是懂得根據市場與產品策略,靈活切換與搭配。

你準備好進化了嗎?

📣 你是哪一型?留言告訴我!或許我們下一篇,就來聊聊「混合型投手」的成長路線圖!

相關文章

2025 行銷策略應用與拆解
2025 行銷策略應用與拆解
ChatGPT 行銷策略 盈利模式

2025/05/17